1888年12月,北洋大臣李鸿章奏准,在中南海西门外设立了北京西苑电灯公所。该公所从位于北京东交民巷二十八号的丹麦祁罗弗洋行购进发电机,并安装了一台20马力(约15KW)蒸汽直流发电机组,为仪銮殿(今怀仁堂)供电。在慈禧太后的寝室仪銮殿安装的电灯,成为京城亮起的第一盏电灯。
随着电灯的普及与需求的增加,清朝于1890年建立了第二座电灯公所——颐和园电灯公所。该公所拥有机器房68间,东院房18间,蒸汽发电机3台。电灯的普及在京城迅速扩大,为居民生活和城市发展带来了便利。
京师华商电灯公司在北京西郊广宁坟村扩建新厂,新厂开始被称为石景山发电分厂。1933年,该公司又扩建了青龙桥变电厂,为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供电。这些发电设施的建设与运营为北京地区的教育事业和城市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4年,中国建设了第一座自行设计、制造、安装的中型水电站——官厅水电站。官厅水电站的建成不仅满足了北京地区的电力需求,还推动了中国水电工业的发展。
到了1974年,高井电站先后投产了6台10万千瓦燃煤汽轮发电机组,使装机容量达到60万千瓦,成为当时北京地区容量最大的主力发电厂。高井电站的运行为北京地区的工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可靠的电力支持。
1980年7月,石景山发电厂与原官厅水库发电厂合并,成立了石景山发电总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电力需求的增加,这一综合性发电厂在北京地区扮演着重要角色。
1996年7月,高井电厂从原石景山发电总厂运行体制中分离,重组并进入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这一改革对于提高电力行业的竞争力和运营效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0年3月,石景山发电总厂改名为北京京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这一变革标志着公司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2004年12月,北京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对石景山发电公司进行了重组。这一举措推动了北京能源行业的整合和发展。
从1888年开始的电灯普及与电力发展,为北京的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支持。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需求,北京的电力行业不断发展,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